在Ghost博客的nginx服务器上部署防盗链

折腾了一晚上,终于搞定了。搜索了很久都没有搜到有相关的中文文章,甚至英文的都很少,全是generic的nginx部署防盗链的文章,特此总结整理一下方便以后查询。 想必nginx防盗链的部署方法大家都知道了,在装了Ghost的情况下稍稍有所不同,主要因为实际访问的文件不在根目录下,而是在ghost的安装目录中,所以要用到proxy。就因为这一点折腾了好久,症状就是加入防盗链代码后所有图片自动404,加了proxy之后就好了。 以下是我使用的代码: location /content/ { valid_referers none blocked ~.google. ~.bing. ~.baidu. server_names ~($host); if ($invalid_referer) { rewrite ^/ http://ww1.sinaimg.cn/large/76b129b3gy1fisvu3x79lj21hc0u0ta2.jpg; } try_files $uri @ghost; } location @ghost { proxy_set_header X-Forwarded-For $proxy_add_…

Read More

Asus ROG Zephyrus GX501 Max-Q GTX1080 开箱

送走了GTX1080SLI的台机,迎来了这台内藏GTX1080的"小"机器 虽然不是第一个公布的,但是是第一台上市的Max-Q Design的机型,售价$2699,配置如下: i7-7700HQ 16GB DDR4 512GB NVME SSD GTX1080 w/ Max-Q Design 15.6 inch 1080p 120hz 100%sRGB 因为在搬家,有些乱也请见谅。 箱子与配件 ▼早上刚把卖掉的沙发和桌子给运走,中午Fedex就来了,门口捡到一个箱子系列 ▼打开就是ROG纸箱和新蛋的纸片 ▼纸箱上一个很明显。。脚印。。差点想直接退货了,这个形状目测阿迪某款 ▼ROG Logo ▼封条倒是完好 ▼配置表 ▼开封啦 ▼里面还有个内箱 ▼内箱做工就精致很多了 ▼一根红线 ▼又是一个配置表 ▼打开盒子就是本体,…

Read More

Zeiss Loxia 35mm f/2 Biogon 平庸的标刚

写在前面 大概一年前我发过这么一个帖子: https://www.chiphell.com/thread-1557191-1-1.html 最后的结局是两个都没买,一直用X100T作为随身机器使用,忙碌的一年里也没拍太多片子,80%都是X100T拍的。不得不赞叹这台小机器,画质发发朋友圈FB什么的也都够用,包个潜水布扔背包里也不心疼,单手当卡片机上街拍也没什么侵略性,看上去就是一个不起眼的中国游客。对我来说唯一的缺点就是镜头素质很僵,导致近摄自带迷幻效果以及输出print的时候画质就显得不那么够用了。 转眼到了2017,想想也该落实一下FE系统的35了,然而索尼的35焦段真的是一个大难题,因为有RX1系列的存在感觉短期也不会出高素质体积又小的35/2或者35/1.8了,因为自己有一颗首发买的35art一直在使用,所以光从便携角度来讲能选的只有FE35/2.8,Loxia 35和各类旁轴/老头,其中最吸引我的是35 1.4 ZM。这三者我首先排除掉了FE35/2.8,因为2.8的光圈总让我心里不舒服加上本身对手动对焦不是特别抗拒,而且看了这篇评测发现Loxia 35还是比FE35/2.8好上一些的。后来又看了这篇对比基本上确定撸ZM35/1.4了,…

Read More

Sony FE 85mm f/1.4 G Master (85GM) 开箱试用

写在前面 (没有人像片的预警) 自从最早A7R开始转向索尼系统后其实很长时间都没买过原生FE口的,15年才买的FE55用着,其实使用率也不是特别高. 后面有拍人像的活儿,之前人像拍得不多,通常都是35art和小白兔转接,在85batis刚发布没多久的时候在B&H试了一发,用了下才知道为啥各位老法师喜欢这个焦段拍人像,不过那个时候一是没货二是暂时没人像可拍,一台X100T平时就很够用了。这次还是稍微纠结了下转接85art还是85gm,虽然dpreview刚发的评测有些一边倒的吹85art,但是想了想转接的体积和重量还是充值了85gm。 开箱 ▼这次是B&H寄到隔壁州宾馆避8%税,算上学生优惠实际到手$1618 ▼打开包裹就垫了这么一片泡泡纸 ▼掏出盒子,这面是一个硕大的本体照片 ▼另一边是型号和参数 ▼主要参数,77mm的滤镜大小和A口的1635ZA一样,ND什么的可以通用了 ▼橙色的一面,全是产品特性 ▼打开盒子直接是镜头袋 ▼做工也还行吧 ▼内侧的双拉链 ▼里面是泰国原味的泡泡纸和塑料纸包着的镜头 ▼袋子里的全套,遮光罩,本体和镜头袋用的背带 ▼本体上的信仰标 ▼镜头盖上的信仰标 ▼里面的11片光圈叶片 ▼滤镜参数和最近对焦距离写在镜头下方 ▼镜头右侧光圈declick的按钮 ▼镜头左侧的G Master标识,可以设定的按钮(默认是对焦锁定),手/…

Read More

15.4" MacBook Pro with Touch Bar (Late 2016) 开箱+简评

写在前面的前面 Distributed under CC BY-NC-SA 2.0 文中对屏幕的评价有所增补,增加整理了Q&A 写在前面 手上的15寸Macbook Pro Mid 2014命不久矣,好不容易熬到发布会当天订的新机器,原本送达时间是17-25号,还以为基本上要感恩节才能收货了,没有想到评测解禁的同一天拿到的机器,还是蛮给力的,不用叫人帮忙代收了。 配置如下: 2.9GHz Quad-core Intel Core i7 16GB 2133MHz LPDDR3 SDRAM Radeon Pro 460 with 4GB VRAM 1TB PCIe-based SSD 教育价$3229再加上税,基本上等于没便宜。 配置的话除了2TB的SSD别的都选到顶了,有了NAS要2TB的SSD实在没啥用,现在的也是1TB,放上临时干活的文件大概还有200-300G剩,基本够用,…

Read More

「评测」OBJECTIVE 2 + ODAC COMBO开箱与评测

本文撰写于2014年冬。 『前言』 作为一位音频低烧,从头到尾一直玩随声的设备。进进出出一堆塞子,前端从最早的iPod Classic到一路换到现在的ZX2,音源也以正版iTunes AAC为主慢慢过渡到了24bit和DSD。为什么一直不烧台机?作为学生来说台机的使用率实在是低,大部分时间也是在路上,亦或是在图书馆和教室,这样的情况下不大可能带着台机到处跑。当然自从开始住单人间之后,待在寝室的时间简直是直线上升,慢慢的感觉是时候上大耳上台机了。 于是就有了这个$300不到的小系统。 『简介』 先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角: Objective 2(O2) 和 Objective DAC(ODAC),前者是耳放,后者是USB解码器。他们的开发者同为NwAvGuy(Northwest Audio&Video Guy),同为开源硬件设计,有**CC3.0**授权。 这个设计的由来也有个故事: NwAvGuy对当今的耳放市场有如下的想法: Missing Specifications 厂商不愿意公开技术参数 Inadequate Output 许多耳放并不能完全驱动大多耳机,甚至K701 High…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