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X这个公司很有意思,经常能在一些影音产品上看到他们的LOGO,包括以前和现在都不是很了解,模糊的感觉大概是做DSP和音效的公司,自然在印象中和HIFI沾不上关系。当时最早在Massdrop上看到THX AAA 789 (下称789)的团购时还惊了一下,还以为是要出家庭影院产品。 当然我第一时间是没买的,因为它标的指标太恐怖了,像是诈骗,贴出来给大家看下: Balanced Output Output power: 6000 mW, 16 ohms, <1% THD (watts per channel) Output power: 6000 mW, 32 ohms, <1% THD (watts per channel) Output power: 800 mW, 300 ohms, <1% THD…
Review
SOHO路由最佳选择?浅谈Mikrotik RB4011和家庭组网
继续阅读本文代表您已经同意本站更新后的条款。 最近在升级内网,去年RB4011发布的时候就很感兴趣,基本就是RB1100AHx4的少口版,性能在MikroTik家族里非常接近CCR1009,只卖200刀的价格真是非常爽了,刚好准备换网关路由,于是买了台带WiFi的。 我发现中文社区还是更推崇Ubiquiti的设备,尤其是面向WISP组网的Edgerouter系列。当然不是说Edgerouter不好,只是觉得首先这个系列的产品最近好像没有更新,以及买了两边最低端的入门机器ER-X和RB750gr3试了一下界面,感觉还是RouterOS对我来说更友好。我比较喜欢MikroTik会列出小包转发的速率,像RB4011在25条ip filter rules下64bytes的小包也能有500+的kpps,1100的价格,真的非常惊艳!而且加300能买到4x4天线网卡着实很不错~ TL;DR: 优点: 小包性能不错 价格不算太贵 安全更新还算及时 无线速度还算可以 缺点: 交换芯片是RTL8367在RouterOS下不支持VLAN Table RouterOS至今没有支持MU-MIMO 去掉了USB,屏幕,蜂鸣器 发热大,需要一定风量 破图 ▼正面,我已经贴完标签了,所以可以说面目全非,还是参照官图吧,外壳似乎是powder coating,非常工业的感觉。注意这四个天线不可拆卸。 ▼前方一个SFP+和10个1Gbe,左右两边各五个分别挂在两个交换芯片上。…
从全画幅到1英寸,真正的随身机:RX100 V(RX100M5)
前言 黑卡想必大家非常熟悉了,从1代到最新的5代,其实并不是替代的关系,而是都是将新一代作为更高一阶的产品同时贩售: 过去我从为了便携从无敌兔换到a7r,再到a7r2,接着入手了X100T,凭借着对35这个焦段的热爱成为了我唯一平常会带出去的机器,在Loxia 35之后差不多和X100T平分挂机的时间,然而实际讲,这两台机器放在平时出门的小包(实为购物袋)里实在不便,加上用了几下朋友的GR2之后爱不释手,遂决定入一台随声的机器作为自己的EDC。 开箱 ▼在广州待了大半个月,住在太古汇附近,所以直接在旗舰店入的,送一个小包 ▼打开盒子就是一堆纸片 ▼里面机器本体和配件分开 ▼所有配件,除了电池都还没拿出来 ▼这颗祖传小电池在X3000上也有用 ▼拿出来照了张就放回去了,酒店里的射灯太硬了找不到好的地方拍细节 ▼RX100v 证明身份 ▼花了一整面来堆logo,话说索尼的机器到现在还支持记忆棒我也是惊了 ▼一些关键的技术指标 ▼本体 ▼巨亮眼的蔡司logo,镜头根部是可以自定义的转圜 ▼机顶,从左至右分别是EVF,闪光灯,快门和缩放,模式转盘,其实一直不喜欢索尼弄这么多字在机身上,希望除了功能性的提示之外的字都能去掉 ▼机背,祖传的屏幕,一些功能按键 ▼侧面只有一个EVF的释放键,顺带NFC的接触面 ▼另一面是可充电的microUSB口和HDMI输出…
Asus ROG Zephyrus GX501 Max-Q GTX1080 开箱
送走了GTX1080SLI的台机,迎来了这台内藏GTX1080的"小"机器 虽然不是第一个公布的,但是是第一台上市的Max-Q Design的机型,售价$2699,配置如下: i7-7700HQ 16GB DDR4 512GB NVME SSD GTX1080 w/ Max-Q Design 15.6 inch 1080p 120hz 100%sRGB 因为在搬家,有些乱也请见谅。 箱子与配件 ▼早上刚把卖掉的沙发和桌子给运走,中午Fedex就来了,门口捡到一个箱子系列 ▼打开就是ROG纸箱和新蛋的纸片 ▼纸箱上一个很明显。。脚印。。差点想直接退货了,这个形状目测阿迪某款 ▼ROG Logo ▼封条倒是完好 ▼配置表 ▼开封啦 ▼里面还有个内箱 ▼内箱做工就精致很多了 ▼一根红线 ▼又是一个配置表 ▼打开盒子就是本体,…
Zeiss Loxia 35mm f/2 Biogon 平庸的标刚
写在前面 大概一年前我发过这么一个帖子: https://www.chiphell.com/thread-1557191-1-1.html 最后的结局是两个都没买,一直用X100T作为随身机器使用,忙碌的一年里也没拍太多片子,80%都是X100T拍的。不得不赞叹这台小机器,画质发发朋友圈FB什么的也都够用,包个潜水布扔背包里也不心疼,单手当卡片机上街拍也没什么侵略性,看上去就是一个不起眼的中国游客。对我来说唯一的缺点就是镜头素质很僵,导致近摄自带迷幻效果以及输出print的时候画质就显得不那么够用了。 转眼到了2017,想想也该落实一下FE系统的35了,然而索尼的35焦段真的是一个大难题,因为有RX1系列的存在感觉短期也不会出高素质体积又小的35/2或者35/1.8了,因为自己有一颗首发买的35art一直在使用,所以光从便携角度来讲能选的只有FE35/2.8,Loxia 35和各类旁轴/老头,其中最吸引我的是35 1.4 ZM。这三者我首先排除掉了FE35/2.8,因为2.8的光圈总让我心里不舒服加上本身对手动对焦不是特别抗拒,而且看了这篇评测发现Loxia 35还是比FE35/2.8好上一些的。后来又看了这篇对比基本上确定撸ZM35/1.4了,…
Sony FE 85mm f/1.4 G Master (85GM) 开箱试用
写在前面 (没有人像片的预警) 自从最早A7R开始转向索尼系统后其实很长时间都没买过原生FE口的,15年才买的FE55用着,其实使用率也不是特别高. 后面有拍人像的活儿,之前人像拍得不多,通常都是35art和小白兔转接,在85batis刚发布没多久的时候在B&H试了一发,用了下才知道为啥各位老法师喜欢这个焦段拍人像,不过那个时候一是没货二是暂时没人像可拍,一台X100T平时就很够用了。这次还是稍微纠结了下转接85art还是85gm,虽然dpreview刚发的评测有些一边倒的吹85art,但是想了想转接的体积和重量还是充值了85gm。 开箱 ▼这次是B&H寄到隔壁州宾馆避8%税,算上学生优惠实际到手$1618 ▼打开包裹就垫了这么一片泡泡纸 ▼掏出盒子,这面是一个硕大的本体照片 ▼另一边是型号和参数 ▼主要参数,77mm的滤镜大小和A口的1635ZA一样,ND什么的可以通用了 ▼橙色的一面,全是产品特性 ▼打开盒子直接是镜头袋 ▼做工也还行吧 ▼内侧的双拉链 ▼里面是泰国原味的泡泡纸和塑料纸包着的镜头 ▼袋子里的全套,遮光罩,本体和镜头袋用的背带 ▼本体上的信仰标 ▼镜头盖上的信仰标 ▼里面的11片光圈叶片 ▼滤镜参数和最近对焦距离写在镜头下方 ▼镜头右侧光圈declick的按钮 ▼镜头左侧的G Master标识,可以设定的按钮(默认是对焦锁定),手/…